歌名:蜉蝣志
演唱者:石岩
所属专辑:凡人修仙传 影视原声带
介绍:停更快一年了,之前说得信誓旦旦要坚持下去的。可到头来依旧是不堪一击糊弄人的大空话。十几年了这个博客陪我走过了人生很多阶段,从大学到现在,像是我的精神角落,突然在今年某一天访问不了了,所有的数据都不在了。从建站之初选择国外的服务器,就是考虑到它的自由,也确实服务了挺长时间的。Sugarhosts,就是我的网站服务商,出现了网站不能访问的问题后我第一时间去联系了他们的客服,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期间也用了各种办法依旧没得到回复,对面真的消失了一样。后来听说他们跑路了,这是唯一我没有想到的,就像黑天鹅事件,给我坚持了十几年的网站来了个灭顶之灾。就像老家房子被拆了一样,说不上伤感,但确实空落。
十几年前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,喜欢听歌,喜欢写点唠叨的话。十几年的坚持,分享了挺多,也写了很多文字,不为谁看,只是觉得,那些夜里陪我撑过去的歌,不该就这样消失。后来写得越来越少了。不是不喜欢音乐了,是很多时候,真的没有精力,也没有什么可以写的。甚至有段时间,我觉得,分享音乐还有什么意义?写这些东西又不能赚钱。直到我的网站突然访问不了,十几年的数据全没了,我才意识到,这不是“没有意义”,这是我花了十几年留下来的另一种人生记录。
之后我也接受了这个事实,心里安慰自己那就这样吧,就当上天让我停下。以前我的坚持可能靠热情、兴趣,现在有了工作、家庭、压力,这种感性表达变成了一种“奢侈”。自从我的耳机右边那只坏掉后,我听歌的时间越来越少,后面渐渐地基本上没听了。从此后,进入耳朵的是日常的生活:上班打卡的“嘀”;同事敲击键盘的“啪嗒”;办公室空调风的“嗡”;回家路上来往车辆的“嘟嘟”;安坐在厕所马桶一身松弛的“哗啦”;食物在锅里轻爆的“滋啦”。有时伴侣突然的尖叫:有虫子;接着就是儿子的呼喊“爸爸,快上来,发现了大虫子”。
这些,细小、重复、安稳,像一条看不见的河,悄悄流进我久被音乐占据的耳朵。感谢这次网站的崩溃,让我停下了脚步去感受身边的一切,而不再独自守住内心的真实情感埋藏在这个精神角落。
曾一度觉得花时间分享音乐和感受不值得,后来慢慢懂得了分享本身的意义,不一定在“别人看到”或“有人点赞”,而是用一种方式,理解和安放当下的自己。
而现在,我想重新开始,认真对待这个博客:如果你能静下来,也包括公众号。不是为了流量,也不是为了做网红。我只是想试试看:能不能靠这个生活下去,不再为了谋生做一些我不喜欢的事。我做过很多努力,也试着圆滑过、妥协过。但我发现,不按规律活着,其实才最需要坚持。
我现在重新做了网站,把服务器移到了国内,重新设计了网站的Logo,做为如果你能静下来的符号,一看到这棵苹果树就能想起这个小众但能量巨大的网站。

我还以此制作了高清4k手机壁纸:
公众号还在,网站也还在,我也还在。
如果你愿意,就偶尔来看看。听首歌,读段字。给我留个言,或者静静读完也好。
也许哪天,我真的能靠它活下去,就像我年轻时幻想的那样——用写字和听歌,换一点自由的人生。
试听:
最近在追《凡人修仙传》,听到了这首《蜉蝣志》,感觉跟这部剧的主题太贴合了。尤其是高潮部分带着很强烈的宿命感与挣扎感。蜉蝣是一种古老但生命短暂的昆虫,却偏偏要唱出壮阔的志向,这种冲突感,就特别容易打动人,让人联想到自己在生活里那些“不值一提却又拼命坚持”的瞬间。
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只蜉蝣,在辽阔的世界里渺小到几乎不值一提。
命运像潮水一样压过来,生命本身又短暂得近乎荒谬。
可就是在这样的短暂里,人却偏偏要留下点痕迹:一段坚持、一点倔强、一声向天的呐喊。
明知道微不足道,还是要仰头说一句:“我在。”
听《蜉蝣志》的时候,我仿佛看到自己在人生的洪流里,拼命逆行。
没有人会记得,但那一刻,我记得我自己。
这首歌提醒我——意义也许不在结果,而在过程里的抵抗与燃烧。
下载:关注微信公众号,发送歌曲名,我看到后就会发送下载链接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