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可以孤独吗?
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: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?
我渴望孤独;珍惜孤独。
好像只有孤独,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。
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,我知道,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,我所有的情欲只是无可奈何的占有。
我试图用各种语言与人沟通,但我也同时知道,语言的终极只是更大的孤独。
我试图在家族与社会里扮演一个圆融和睦的角色,在伦理领域与每一个人和睦相处,但为什么,我仍然感觉到不可改变的孤独?
我看到暴力者试图以枪声打破死寂,但所有的枪声只是击向巨大空洞的孤独回声。
我听到革命者的呼叫:掀翻社会秩序,颠覆阶级结构!但是,革命者站在文明的废墟上喘息流泪,他彻底知道革命者最后宿命的孤独。
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——孤独。
人类数千年来不断思维,用有限的思维图解无限的孤独,注定徒劳无功吧。
我的《孤独六讲》在可懂与不可懂之间,也许无人聆听,却陪伴我度过自负的孤独岁月。
我的对话只是自己的独白。
——————摘自《孤独六讲》序言
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看完这本《孤独六讲》,我当时看的是繁体版的,封面与上面简体版的完全另一种风格(右图)。
《孤独六讲》,这是一本应当静心品读的书,从六个方面体会着文字带来的孤独美学:
欲望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【情欲孤独】:对于青春期的我而言,孤独是一种渴望,可以让我与自己对话,或从读一本小说中摸索自己的人生。
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【语言孤独】:最易感同身受。我是个好听众,但讲话者不知,在他们张口闭口的时候,我曾独自神游,几分钟后,思绪拉回,丝毫不影响理解的完整性。许多时候,就是这样,不可说,不能说,说出来,都是错。
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【革命孤独】:个人认为,革命与爱情有相似之处。永不再见,注定失去,才接近爱情的内核。永远背叛,注定失败,才接近革命的本质。
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【暴力孤独】:大概是我喜欢恐怖片和惊悚片的原因。潜意识里,每个人都是暴力美学的拥趸。
不可思不可议的【思维孤独】:哲学的起点是怀疑,没有怀疑的人生,是可悲的,太多怀疑的人生,是可怕的。然而,后者更易通向“清明”。
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【伦理孤独】:就在你我身边。既是承受者,也是始作俑者,即使面对最亲的人也应该保有自己孤独的隐私,要保有自己的心事,让自己承受。
看过个这本书,感触很深。